投稿指南
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,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,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,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。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、删节权。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,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。 一、投稿方式: 1、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。 2、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。 二、稿件著作权: 1、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,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,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。 2、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,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。 3、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、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。 4、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,即不允许一稿多投。 5、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: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、复制、摘编、表演、播放、展览、发行、摄制电影、电视、录像制品、录制录音制品、制作数字化制品、改编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,以及出版、许可其他媒体、网站及单位转载、摘编、播放、录制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、改编、摄制。 6、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。 7、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,未经我方许可,任何网站、媒体、组织不得转载、摘编其作品。

元宇宙是个“筐”,你不能啥都往里“装”(4)

来源:探索与争鸣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-05-27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但是,“元宇宙”概念不同。尽管不少人宣称元宇宙已经来临,但人类的生活世界并没有发生重要的变化。“元宇宙”不是一个反思性的、批判性的哲学概


但是,“元宇宙”概念不同。尽管不少人宣称元宇宙已经来临,但人类的生活世界并没有发生重要的变化。“元宇宙”不是一个反思性的、批判性的哲学概念,从目前的情况来看,它有点像一个预言性的、鼓吹性的经济学概念。经济学家似乎比哲学家对元宇宙更感兴趣,人们感兴趣的或许不是元宇宙可能制造出的问题,而是元宇宙蕴含的巨大的经济潜力。

既然如此,“metaverse”也就理应兼具这两重意义。如果它真的是涵纳时空万境的至大无外的宇宙的话,那么它就既是人类世界“之后”的宇宙,又同时是“超越”人类之上的宇宙。“之后”的意思很清楚,无非是一种鲜明的未来指向,对人类历史的下一个全新的进化阶段的憧憬和向往。但“超越”可就不同了,它骨子里包含着非常强烈的末世和救赎的气息。

我们可以展望一下这个问题:在元宇宙中人类究竟占有怎样的位置,或者说人类究竟将会如何生存?在人类世中,人类在地球上占有绝对中心位置。尽管人们经常批判人类中心主义带来的各种弊端,但是克服这些弊端的最终目的仍然是人类中心主义的,或许它将是一种更加优化的、温和的人类中心主义,比如可持续发展。但是在元宇宙中,人类能否占据中心位置将变得十分可疑。

“人类世”从总体上来说是一个批评性概念,它关注的是人类活动给地球带来的变化。尽管人类很早就在地球上活动,但是人类的活动在很长时间里都不足以改变地球的自然状态。换句话说,人类与地球在很长时间里都和谐相处,而且人类本身也是在地球上完成进化的,人类是地球自然演变的结果,人类活动是自然力的表现。

由此可见,“人类世”这一概念的提出源于人们对自身活动的批判性反思。尽管在关于人类世的著述中,有不少关于地球末日的想象,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类要返回前人类世。前人类世并不适合人类生存,适合人类生存的是人类世,因此,身处人类世中的人们要做的不是返璞归真,而是保持可持续发展。换句话说,如何维持人类特有的生活方式而不至于破坏地球的生态环境,这既需要人类贡献出科学和技术,更需要人类贡献出生存智慧。


要真正回答这个问题,只谈技术就不够,还必须把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现实(甚至是社会的危机)紧密联系在一起。那么,2020~2021年间发生的最具有社会影响力的事件是什么呢?当然就是至今仍然风波未平的新冠肺炎疫情。疫情所直接刺激、推动的新技术形态又是什么呢?我认为不只是虚拟现实或人工智能,而绝对是、只能是大数据。


在我们追求更加便利的生活时必须思考这个问题:究竟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是适合人类的生活方式?庄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警告人们:有机械者必有机事,有机事者必有机心。机械的确会让人类的生活更加便利,但是庄子认为机械化不是人类合适的生活方式,因为人毕竟不是机械,如果因为追求便利而将人异化为机械,那就得不偿失了。

但无论怎样,我们这一番正名工作要强调的就是,“metaverse”更为准确的译法应该是《雪崩》小说中的原始中译“超元域”,也即必须把“超越”这个含义鲜明地表达出来。由是观之,“元宇宙”这个现在通行的译法至少丧失了这个概念的一半含义。







正因如此,人们对元宇宙的情绪在总体上是乐观的,因为对于未发生的事情我们总是倾向于把它想象得更加美好,当然它也真有可能变得更加美好。正如波普尔所揭示的那样,预言可以导致预言的实现。一个成功的预言,很有可能就会导致成功的结果;一个失败的预言,很有可能导致失败的结果。

一个更为直观可见的事实是,舍恩伯格和库克耶的《大数据时代》这本经典在2013年出版了中译本,到了2020年已经重印了28次。从餐饮到购物,从教育到行政,大数据早已成为遍布、掌控整个社会最基本的治理技术的架构。这里用“治理”这个福柯的重要的概念,也正是要提醒世人,大数据并非仅仅是一个技术工具,它更是一部将各种错综复杂力量勾连在一起的权力装置。

正本

最后也就涉及正念这第三个要点。这无非是指我们理应对未来抱有一种健康或合理的“信念”。我不想多谈,仅援引Daniel Innerarity在名作《未来及其敌人》中的两个要点:



文章来源:《探索与争鸣》 网址: http://www.tsyzmgw.cn/zonghexinwen/2022/0527/752.html



上一篇:吴忠民:超越“资本至上陷阱”和“福利过度陷
下一篇:学者解高考作文题:“大观园”太窄,“宝玉”

探索与争鸣投稿 | 探索与争鸣编辑部| 探索与争鸣版面费 | 探索与争鸣论文发表 | 探索与争鸣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探索与争鸣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