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· 探索与争鸣版面费是多少[06/30]
- · 《探索与争鸣》投稿方式[06/30]
- · 《探索与争鸣》期刊栏目[06/30]
元宇宙是个“筐”,你不能啥都往里“装”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在此之前,大数据技术已经颇为发达,但却并未真正找到一个波及全球的堂而皇之的借口。疫情的爆发,可以说一夜间将一个蛰伏已久的“新”技术的可怕潜能释放到极致。今天的我们
在此之前,大数据技术已经颇为发达,但却并未真正找到一个波及全球的堂而皇之的借口。疫情的爆发,可以说一夜间将一个蛰伏已久的“新”技术的可怕潜能释放到极致。今天的我们,离开各种五颜六色的“码”已经寸步难行,甚至连进入小区和家门都要扫码。
正名
元宇宙的可贵之处就在于,它终结了人类世中最基本的时空框架,让时间和空间失去了意义,让基于时空之上的全部价值判断失去了意义。人类占有时空的欲望,只是人类在人类世中养成的习惯,如果还是保持这种习惯,人类就无法在元宇宙中生存。元宇宙给人类的启示,很有可能不是让人类如何更好地在元宇宙中生存,而是如何更好地在人类世中生存。当人类借助元宇宙的启示而找到在人类世中的合适的生存方式时,人类世就不会终结。

与“人类世”概念所表达的批判性反思不同,“元宇宙”的出现则体现了一种盲目的乐观。一个有趣的对照是,“人类世”概念出现之前,人类世已经开始了很长一段时间。换句话说,人类世是自然的历史进程的结果,当人类意识到自己身处人类世时,人类早就身处人类世之中了。从这种意义上说,“人类世”是一个哲学概念,它的反思性、批判性不言而喻。
人类向往元宇宙,并非仅仅因为它是技术加速发展的一个未来趋向,而更是想以一种毅然决然的方式来逃避千疮百孔的现实,去预制一个无病无灾甚至无生无死的安全堡垒。那也许将剥夺迄今为止人类身上的所有本质规定性,尤其是“必死”(mortal)这个有限性的根本规定,但那或许也好过在一个日渐崩溃的世界之中沉浮煎熬。元宇宙恰好为此提供了一个近乎终极的解决方案。
毫无疑问,人类自身的彻底数据化,整个世界的全面数据化,才是实现从现实宇宙向虚拟宇宙进行“整体迁徙”(total migration)的唯一途径。
如果我们将人类世与元宇宙并置起来思考,就会身处现实与想象、悲观与乐观的矛盾状态之中。我们对人类世的各种担忧,在元宇宙中将烟消云散,因为元宇宙将我们带出了人类世,进入了后人类世或者人工智能世。人类世如此短暂、如此戏剧性地终结,会让所有鼓吹人类世的人目瞪口呆:人类刚开始意识到自己身处人类世之中,人类世就要终结了。
但我们仍然有理由且有必要追问一句,到底是何种技术直接加速了元宇宙的骤然降临呢?研究者们似乎莫衷一是。更麻烦的是,大家几乎把现有的各种各样的技术,从虚拟现实到人工智能都说了个遍,最后得出的也就只能是一个极度空泛的结论:元宇宙,就是“新技术”的产物。但新技术层出不穷,日新月异,为何元宇宙却不早不晚就偏偏在2021年这个时间点上出现呢?为何在《第二人生》中第一次出现元宇宙的落地方案之后,有将近二十年的时间这个看似划时代的构想却几乎止步不前,甚至无人问津呢?
有人会说,元宇宙是一个晚近的发明,有必要一直追溯到古希腊的词源么?古老的词源真的能够界定当下的现实吗?这个质疑当然有理有据,但仍可以进行两点回应:
彭锋|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
由此,任何一种存在都将以自身为目的,而不会成为另一种存在的工具。从这种意义上说,元宇宙具有某种解放的功能,但是,如果束缚本身就不存在,解放也就失去了意义。
其一,面对未来,切莫忽视其不可还原和简化的“复杂性”,亦不宜秉持一种过于盲目乐观的进步论立场;
近年来,“元宇宙”和“人类世”成为两个热门话题。不过,将这两个话题联系起来的讨论并不多。当然,这也可能是因为这两个话题之间本来就没有什么联系,然而,既然它们差不多在同一个时间成为讨论对象,我想我们还是有理由将它们联系起来讨论。这理由就是我们现在所处的生存状况——任何热门话题,或者说任何话题之所以能够变得热门,或多或少都与我们的生存状况有关,都切中了我们所处时代的要害。
其二,是对于未来的思考,不能仅仅将其交给技术或市场,而更应该从哲学的角度进行冷静甚至冷酷的反省。不妨用尼采在《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》中的格言来作结,未来是“一种试验,哦,我的弟兄们!不是什么‘契约'!”
文章来源:《探索与争鸣》 网址: http://www.tsyzmgw.cn/zonghexinwen/2022/0527/75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