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· 探索与争鸣版面费是多少[06/30]
- · 《探索与争鸣》投稿方式[06/30]
- · 《探索与争鸣》期刊栏目[06/30]
学者解高考作文题:“大观园”太窄,“宝玉”(2)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“务虚”为文:把开阔的思想空间交给考生 比如,园林题匾的方法和艺术。试卷解题:“众人给匾额题名,或直接移用,或借鉴化用,或根据情境独创,
“务虚”为文:把开阔的思想空间交给考生
比如,园林题匾的方法和艺术。试卷解题:“众人给匾额题名,或直接移用,或借鉴化用,或根据情境独创,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。”如果考生熟悉小说,有较好古典文化修养或园林方面的知识和体验,就此升发,可以写一篇小论文,只要切题,与汉字、匾额、园林等文化传统相关,哪怕引申到“正名”“名实之辨”等有思辨性、探讨性的内容,都是可以的。
沿着这个思路,审视其他以议论为主的考题:全国乙卷“北京:双奥之城”以表格形式密集排布北京两次奥运会辉煌成绩,要求以“跨越,再跨越”为题写作,材料看似很多,但材料和主题要求指向唯一,几乎没有思辨空间;
《红楼》题匾:螺狮壳里做道场
但以上视角的建立,需要对小说熟悉和良好的文字感觉,同时还要求考生有相关知识储备和相应的思维训练,能“跳出来”,提炼这段文字背后的“道理”。显然,在短时间内,即便训练有素、文思敏捷、储备丰厚,考生也很难能写出具有一定广度、深度的好文章。对于一般考生,考前准备的名言警句、例证故事以及起承转合的套路都不大合用,不太好使,感觉无从下手。
本手是正招,中规中矩;妙手是奇招,出人意表;俗手貌似合理,通常是损招。考题选取三个棋语,并有简要的解释说明,做好了转化和升发的铺垫。围棋凝结着中国传统智慧,不同层级考生都能有话可说,有感而发。
因为要获得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认同,都必须深入到文化价值体系的核心部位去,真正了解支撑我们文化几千年的到底是什么,其核心内容、核心表述是怎样的。也只有在持续的讨论中,文化才能承传下去。过去我们认为以“四书五经”为核心内容的科举是僵化的,束缚了天下学子的思想,是糟粕。但我们的文化一直延续着,没有中断,关于人性善恶、人的价值、社会的秩序、文化和艺术的价值和意义等诸多问题,从诸子时代就反复在讨论,此后经历代学子、学者不断阐释、辩论才延续至今,这些其实也是一个很好的考题来源,可以就此做一些新的探索。
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:探索与争鸣杂志(ID:tansuoyuzhengming),作者:郗文倩(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),原文标题:《郗文倩|“大观园”太窄,“宝玉”也写不出好文章——高考作文命题要拓开思想空间|中文学者解读高考作文题》,头图来自:《红楼梦》剧照
相比而言,全国新高考Ⅰ卷围绕围棋术语“本手、妙手、俗手”而出的题目就提供了更多思想空间。
对照之下会发现,我们的作文题目对思辨性的考查是相当薄弱的,且存在一个很大的误区:我们认为“现实性”一定要和当下的经济文化、社会生活甚至某种实事、潮流紧密联系;所谓“生活”一定是看得见、摸得着的,甚至可以数字化,如此才能引导学生“脚踏实地”。但事实上,关于人性、关于人类文明的发展、关于一个民族文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等所谓大题目,也都是现实问题,是亟待思考和值得永远追问的精神文化问题。鼓励和引导学生有“大哉问”的意识,甚至提出“天问”,激发其思辨的快乐,培育其理想主义的人生情怀,借此促进其精神的发育和成熟;避免过于“务实”而陷入狭隘、短视、自私和只重物质实力的人生态度和生活理念。
思维灵动者则可以从一般规律游离出来,抓住某一点展开追问,如:“本手”是中庸,但中庸等于平庸吗?“妙手偶得”一定程度上是否意味着可遇不可求?“本手”的累积必然能出“妙手”吗?出“俗手”时,人是自知的吗?如何避免出“俗手”?等等。
又如,众人题匾也是一种商讨。有人主张截取《醉翁亭记》,用“翼然”二字;贾政强调亭子“压水而成”,题名“还须偏于水”,沿着前者思路,主张从“泻出于两峰之间”拈出“泻”字,有人便附和用“泻玉”。宝玉文字感觉敏锐,觉得省亲别墅而用“泻”,未免粗俗,提议用新雅可喜的“沁芳”二字,得到众人赞誉和贾政的首肯。“沁”是一种自然的渗透浸润,如烟若水,具有天然之美;相形之下,“泻”字过于简单直露。从“商讨”过程看,宝玉“沁芳”二字未尝不是前面反复推敲、试探、试错的结果,可以视为一种“后出转精”,因为研讨过程就是比较、筛选、排除,最终筛出、甚至逼出“新意”,逼出最佳、最妥帖的答案和选择。
文章来源:《探索与争鸣》 网址: http://www.tsyzmgw.cn/zonghexinwen/2022/0610/753.html